全文长 1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2分钟
有的兼职副校长停留在“纸上文”,很少走进校园、走近师生;有的中小学将兼职副校长当作“座上客”,只在开学或学期结束时邀请其来校讲课……兼职副校长不是一个称号、一个虚名,而应是现代学校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共同缔造者。如何将兼职副校长制度落地落实,助推兼职副校长从“纸上文”到“校中人”?今天与您分享兼职副校长的职责与角色担当。
去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校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这表明继法治副校长、健康副校长之后,从国家层面又确认了科学副校长制度。
从其他部门选聘人员担任兼职法治、健康、科学副校长,有利于多元主体参与现代学校治理,助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有利于发挥派出单位人员的专业优势,促进师生法治、健康、科学等方面素养的全面提升。
但从制度执行情况看,一些地方兼职副校长的选聘、履职和保障激励机制等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有的兼职副校长停留在“纸上文”,很少走进校园、走近师生;有的中小学将兼职副校长当作“座上客”,只在开学或学期结束时邀请其来校讲课,等等。
兼职副校长不是一个称号、一个虚名,而应是现代学校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共同缔造者。新学期即将开始,如何将兼职副校长制度落地落实,助推兼职副校长从“纸上文”到“校中人”?笔者认为,应做到“四个强化”,从而让兼职副校长赋能学校新发展。
1
强化明责亮岗
兼职副校长的主要职责,可用“讲、建、联、管”四字来概括。“讲”,就是要承担起学校法治、健康和科学教育的专题辅导课和知识讲座;“建”,就是要参与学校法治、健康和科学教育的规划,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运行机制;“联”,就是要当好齐抓共管、有效联动的协调者,推动教育与政法、医疗、科技等部门之间的深度合作;“管”,就是要积极参与校园及周边综治安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和科学教育的闭环管理。
与此同时,各中小学应在校门显眼位置挂牌公示,亮明兼职副校长的基本信息和岗位职责,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互联互动贡献智慧和力量。
2
强化学培融教
兼职副校长的派出部门不同,派出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也不相同,在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技能方面可能多为“门外汉”,导致教育效果打了折扣。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派出单位,共同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将兼职副校长纳入学校教师、干部的整体培训规划,让其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功底。
与此同时,中小学应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职责范围内的会议和活动应通知兼职副校长参加,让其享有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在协同教育治理过程中逐步姓“教”融教、善教乐教。
3
强化沉身笃行
如何让兼职副校长“有事干”,且在沉身笃行中“干成事”?
中小学应做到“三纳入”:纳入“学校讲坛”“国旗下讲话”内容,让兼职副校长有更多机会“现身说法”;纳入课后服务、师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的项目,让兼职副校长在活动中提供“在场支持”;纳入校园及周边安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作和科学教育资源集成增效领导小组,让兼职副校长在关键时刻能“显露身手”。
4
强化履职保障
实践证明,要让兼职副校长履好职,应从工作时间、经费和考核上予以保障和监督。所在单位要为兼职副校长工作考勤开“绿灯”,让其有自主的时间到学校开展兼职教育工作。兼职副校长要在单位和学校两头跑,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会牺牲休息时间,相关部门应给予适当的工作经费支持。
同时,中小学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由教育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考核,结果作为所在单位评先、晋级的参考,也作为获取教育部门荣誉、奖励的依据。
作者 | 叶青(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教育局)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中国教师报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