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法制网  今天是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传承“晋江经验” 共享品质泉州|泉州:以人民为中心 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8月4日上午,泉州举行“传承晋江经验"共享品质泉州”系列主題新闻发布会(市直部门系列),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分别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部门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促进共同富裕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工作亮点。 

发布会现场。许丽云 摄 

把好社会民生事业“方向盘”  争创共同富裕先行城市 

十年来,全市GDP从4814亿元增加到11304亿元,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新增就业134.2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实现翻番。十年来,累计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4.7万个、中小学学位27.81万个、医疗床位2.08万张、养老床位4.4万张,分别占现有总数的37.4%、20.6%、46.3%和88.2%,实现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教育质量逐年稳步提升,2022年高考泉州市录取清北48人,41人进入全省文科前50名、理科前100名,居全省前列。生态流域整治获得预算内资金20亿元,中心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每年都在95%以上,主要流域和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22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泉州市发改委主任廖良结表示,市发改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全面发展、全面共享作为民生改革发展的落脚点,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各种资源,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扎实推进“百姓富”的美好生活更加有质有感。统筹引领全市政策规划研究,把好社会民生事业“方向盘”。牵头组织编制社会事业五年规划,设置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民政、全民健身、粮食和物资储备等专项规划并推动实施。 

科技赋能、数字赋能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造强市 

十年来,全市工业总产值从9500亿元跃升至2.4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646亿元跃升至5758亿元。工业总量约占全省1/3,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始终保持在50%以上,为全省、全市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先后荣获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首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泉州为“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市”。 

据泉州市工信局局长曾钟远介绍,十年来,泉州以产业强实体,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企业培育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提速。实施19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行动,千亿产业集群从3个增加到9个,目前拥有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健康食品、工艺制品、纸业印刷和电子信息等9个千亿产业集群。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7家,省级龙头企业467家(次),拥有上市公司111家,获批准保护的中国驰名商标159件,中国名牌产品46件,均居全省前列。十年来,泉州市以年均3.8%的工业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年均8.9%的工业增加值增长,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累计下降34.6%,年均下降4.6%。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绿色制造走在全省前列。 

以创新促发展,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全市累计培育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其中省级以上55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9家。2021年泉州产业数字化规模达 4833.9亿元,2019~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1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7个,国家级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106家,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商务为民  让人民群众共享商务发展丰硕成果 

十年来,泉州不断推动商贸流通设施优化升级,立足城市、产业、人口特点,布局“核心商圈、特色商业街区、社区商业区”等多层次的城市商贸流通体系,改善群众消费体验。核心商圈方面,全市已建成大型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25个,各县(市、区)围绕大型购物中心培育核心商圈,规模效应逐步形成,满足了城乡群众消费升级需求。特色商业街区方面,推动商贸流通业融入“古城复兴计划”,重点打造西街及周边古巷、新门旅游文化休闲街、晋江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等一批集商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 

十年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商网络零售额占全省近四成,更是扎实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村消费模式转型升级,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创收,带动农村居民走上致富之路。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1816.8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156.1亿元,均位居全省首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50万人。安溪、德化县和南安市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其中德化获评全国“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的地方”十强县;安溪县获评“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十佳县域”。 

十年来,持续完善“菜篮子”工程体系生产、流通、储备等项目投资建设,提升市场保供能力。特别是今年“0313”本土疫情,加大主要批发市场物资采调,全市确定236家大型商超、社区主要连锁生鲜(便利)店作为重点保供企业,与紧邻社区就近配对推出“保供套餐”,实行标准化供应。创新推出“流动农贸市场”、“流动平价超市”、“爱心菜巴”、“爱心餐巴”等保供方式。 

泉州市商务局局长张小红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商务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承“晋江经验”,积极发挥商务职能,全力推进商务民生工程,提升商务惠民能力,包括优化升级商贸流通设施、保障生活必需品安全稳定供应,努力为百姓创造便利实惠安全的消费环境等,泉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茅。 

保就业、保民生 让劳动者共享品质泉州 

发布会上,泉州市人社局局长许长春十八大以来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情况。“我们坚持民生为本,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活跃的民营经济主战场,着力抓好就业、社保、技能提升、权益维护等重点工作,让劳动者在泉州安居乐业。全市共吸引就业人员440万人,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连续8年居全省首位;职业技能培训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注重就业服务,让劳动者就业更加充分。扎实推进城镇就业,创新开发“网络招聘地图”“网络招聘导航”,常态化开展百场就业服务、百家企业劳务合作、百校百企对接“三个百”招工引才活动,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十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4.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5万人。全市建档立卡有意向贫困人员1万人全部实现就业。来泉留泉的高校毕业生达10万人以上,其中不少人在泉州成功创业、实现梦想。 

注重社保兜底,让劳动者无后顾之忧。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提标,养老、工伤、失业等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十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0.2万人次,总数达824.8万人次。各项社保待遇稳步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同步调整,分别实现“十七连调”和“七连调”。认真落实社保降费减负政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3项社保费累计减负58亿元,社保成为保障发展的“稳定器”。 

注重职业技能提升,让劳动者就业更高质量。实施“技能泉州”行动,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健全技术技能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实现技能和待遇同步提升。支持企业自主评价人才,在全省率先授权给企业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直接认定高技能人才,这两项做法都在全国推广,都被评为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最具获得感“十大举措”。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劳动者收入更有保障。推行工资支付实时监管,在全省率先建成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累计监管发放工资275亿元,惠及农民工37万人次。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以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两项做法分别在全国、全省推广。(王述明 许丽云)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安徽法制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